GB/ T 7 0 2 -2 0 0 4
o 9 舌
本标准的圆钢尺寸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 S O 1 0 3 5 - 1 : 1 9 8 0 《 热轧钢棒 第 1 部分: 圆钢尺寸》 , 方钢尺
寸修改采用 I S O 1 0 3 5 - 2 : 1 9 8 0 《 热轧钢棒 第 2 部分: 方钢尺寸》 , 圆钢和方钢的尺寸允许偏差修改采用
I S O 1 0 3 5 - 4 : 1 9 8 2 《 热轧钢棒 第 4 部分: 尺寸偏差》 。
本标准代替 G B / T 7 0 2 -1 9 8 6 《 热轧圆钢和方钢尺寸、 外形、 重量及允许偏差》 。
本标准根据 I S O 1 0 3 5 - 1 : 1 9 8 0 《 热轧钢棒 第1 部分: 圆钢尺寸》 , I S O 1 0 3 5 - 2 ; 1 9 8 0 《 热轧钢棒 第2
部分: 方钢尺寸》 , I S O 1 0 3 5 - 4 : 1 9 8 2 《 热轧钢棒 第4部分: 尺寸偏差》 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 在资料
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
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还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与G B / T 7 0 2 -1 9 8 6 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 增加截面尺寸1 5 0 mm以上圆钢和方钢的尺寸允许偏差;
— 对圆钢不圆度做了调整;
— 圆钢和方钢弯曲度组别取消第 3 组;
— 圆钢和方钢定尺、 倍尺长度允许偏差修改为: +5 0 m m.
本标准附录A、 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满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钢特钢公司、 首钢特
钢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红军、 柳泽燕、 梁启华、 冯春雨、 刘宝石、 唐岚。
本标准 1 9 6 5 年 1 月首次发布, 1 9 7 2 年 9 月第一次修订, 1 9 8 6 年 6 月第二次修订
GB / T 7 0 2 -2 0 0 4
热轧圆钢和方钢尺寸、 外形、
重量及允许偏差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轧圆钢和方钢的截面形状、 截面尺寸、 重量及允许偏差、 长度及允许偏差、 外形、 钢
材交货重量、 标记示例等 。
本标准适用于直径为5 . 5 mm-2 5 0 mm的热轧圆钢和边长为 5 . 5 mm-2 0 0 mm的热轧方钢。
2 截面形状
热轧圆钢和方钢的截面形状见图1 .
d - 圆钢直径;
a— 方钢边长 。
图 1 截面形状
3 截面尺寸、 重量及允许偏差
3 . T 截面尺寸及重量
热轧圆钢和方钢的尺寸及理论重量见表 1 。经供需双方协商, 并在合同中注明, 也可供应表 1 中未
规定的其他尺寸的热轧圆钢和方钢。GB / T 7 0 2 -2 0 0 4
表 1 热轧圃钢和方钢的尺寸及理论重量
圆钢公称直径 d
方钢公称边长 a /
m m
理论重量/
( k g / m)
} 方 ,
圆钢公称直径d
方钢公称边长 a /
m l l 】
理论重量/
( k g / m)
圆 钢 } 5.5 0.186 0. 237 45 12. 5 15 . 9
6 0.222 0.283 48 14. 2 18. 1
6. 5 0. 260 0.332 50 15. 4 19. 6
7 0. 302 0.385 53 17. 3 22. 0
8 0. 395 0. 502 55 18. 6 23. 7
9 0.499 0. 636 56 19. 3 24. 6
10 0. 617 0. 785 } 20. 7 26. 4
11 0. 746 0. 950 60 22. 2 28. 3
12 0. 888 1. 13 63 24. 5 31. 2
13 1.04 1. 33 } 26. 0 33. 2
14 1.21 1. 54 { 28.5 36. 3
15 1. 39 1. 77 { 30.2 38. 5
16 1.58 2.01 } 34. 7 44. 2
17 1. 78 2. 27 80 39. 5 50. 2
18 2.00 2. 54 85 44. 5 56. 7
19 2. 23 2. 83 90 49. 9 63. 6
20 2. 47 3.14 95 55.6 70. 8
21 2. 72 3.46 1 00 61.7 78. 5
22 2.98 3. 80 105 68.0 86. 5
23 3. 26 4. 15 110 74. 6 95. 0
24 3.55 4. 52 115 81. 5 1 04
25 3.85 4. 91 120 88. 8 11 3
26 4. 17 5. 31 125 96. 3 12 3
27 4.49 5. 72 130 104 13 3
28 4.83 6. 15 } 121 15 4
29 5.18 { 150 139 177
30 5. 55 7.06 } 158 201
31 5.92 7. 54 } 178 227
32 6.31 8.04 180 200 25 4
33 6.71 8. 55 190 223 283
34 7.13 9.07 200 247 314
35 7. 55 9. 62 210 272
36 7. 99 10.2 220 298
38 8. 90 11. 3 230 326
40 9. 86 1 2. 6 240 355
42 10. 9 1 3. 8 250 385
注: 表中钢的理论重量是按密度为 7 . 8 5 g / - ' 计算的。G B/ T 7 0 2 -2 0 0 4
32 尺寸及允许偏差
3 . 2 . 1 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32 . 2 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组别应在相应产品标准或订货合同中注明, 未注明者按第
3 . 2 . 3 经供需双方协商, 并在合同中注明, 也可供应表 2 规定之外的尺寸允许偏差
表 2 尺寸允许偏差
3 组偏差执行。
单位为毫米
截面公称尺寸
( 圆钢直径或
方钢边长 )
尺寸允许偏差
组 别
I组 2组 3组
妻5 . 5 ^ - 成7 士0.20 上0 30 士0.40
>7-石2 0 士0 . 2 5 士0 3 5 士04 0
>2 0 -镇3 0 士0 . 3 0 士0 . 4 0 士0. 50
>3 0 - - - 《5 0 士0. 40 士0 . 5 0 士0. 60
>5 0 ^ - G8 0 土0 . 6 0 上Q7 0 士0.80
>8 0 -减1 1 0 士0.90 士1 . 0 0 士 1 .1 0
>1 1 0 - - 碱1 5 0 士1 . 2 0 士1 . 3 0 士1 . 4 0
> 1 5 0-(2 0 0 士1 . 6 0 士1 . 8 0 土2 . 0 0
>2 0 0- - 簇2 5 0 公称尺寸的士1 . 0 % 公称尺寸的士l . 2 % 公称尺寸的土13 %
4 长度及允许偏差
4 . 1 通常长度
4 . 1 . 1 钢材的通常长度应符合表 3 的规定。经供需双方协商, 也可供应表 3 规定之外长度的钢材
表 3 通常长 度
钢 类 截面公称尺寸/ m m 钢材长度/ m
普通质量钢
(2 5 4- 1 0
> 25 3^ 9
优质及特殊质量钢 全部尺寸( 工具钢除外) 2- 7
工具钢>7 5 I- 6
4 . 1 . 2 钢材短尺长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短尺长度钢材交货量不得超过该批钢材总重量的1 0 %0
4 . 2 定尺 、 倍尺长度
定尺或倍尺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 其允许偏差为+5 0 m m
表 4 钢材短尺长度
钢 类 截面公称尺寸/ mm 矩尺长度/ m 不小于
普通质量钢 全部尺寸 2. 5
优质及特殊质量钢
全部尺寸( 工具钢除外) l . 5
非合金工具钢和
合金工 具钢
石7 5 1 . 0
> 75 0. 5
高速工具钢全部尺寸 0,5GB / T 7 0 2 -2 0 0 4
5 外形
5 . 1 圆钢和方钢以直条交货。经供需双方协商, 亦可以盘卷交货。
5 . 2 圆钠的不圆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圆钢不圆度是指同一横截面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
表 5 圆钢不圆度 单位为 毫米
圆钢公称直径d } 不圆度 不大于
蕊5 0 公称直径公差的5 0 纬
>5 0 ^ - 成8 0 公称直径公差的6 5 %
> 80 公称直径公差的7 0
5 . 3 方钢对角线长度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方钢对角线长度 单位为毫米
方钢公称边长a 对角线长度 不小于
< 50 公称边长的 1 . 3 3倍
>5 0 公称边长的 1 . 2 9倍
工具钢全部尺寸 公称边长的 1 . 2 9 倍
5 . 4 方钢不方度, 应在同一横截面内, 任何两边长之差不得大于公称边长公差的 5 0 , 两对角线长度
之差不得大于公称边长公差的 7 0 %,
5 . 5 热轧圆钢和方钢的弯曲度应符合表 7 的规定。弯曲度组别应在相应产品标准或订货合同中注明,
未注明者按第 2 组执行。经供需双方协商, 并在合同中注明, 也可供应表7规定之外的弯曲度。
表 7 弯曲度 单位为毫米
组 别
弯曲度 不大于
每米弯曲度 , 总弯曲度
1 2.5 钢材长度的。 . 2 5 月
2 4 钢材长度的。 . 4 0 %
5 . 6 钢材不得有显著扭转。
5 . 7 热轧圆钢和方钢两端的切斜度不得大于该圆钢公称直径或方钢公称边长的 3 0 %
用剪切机剪切的热轧圆钢和方钢端头允许有局部变形。
6 交货重量
钢材一般按实际重量交货。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 可按理论重量交货。
标记示例
用4 0 C r 钢轧成的公称直径为5 0 m m允许偏差组别为2 组的圆钢 , 其标记为:
圆钢 5 0 - 2 - GB/ T 7 0 2 -2 0 0 4
4 0 CrGB/ T 3 0 7 7 - 1 9 9 9
用4 5 钢轧成的公称边长为 7 5 mm允许偏差组别为 2 组的方钢, 其标记为:
方钢7 5 - 2 - GB / T 7 0 2 - -2 0 0 4
4 5 - GB/ T 6 9 9 -1 9 9 9G B/ T 7 0 2 -2 0 0 4
附 录 A
( 资料性 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 I S O 1 0 3 5 - 1 : 1 9 8 0 , I S O 1 0 3 5 - 2 : 1 9 8 0 , 1 8 0 1 0 3 5 - 4 : 1 9 8 2章条编号对照
表A. 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 I S O 1 0 3 5 - 1 : 1 9 8 0 , 1 5 0 1 0 3 5 - 2 : 1 9 8 0 , I S O 1 0 3 5 - 4 : 1 9 8 2 章条编号
对照一览表。
表 A . 1 本标准与 I S O 1 0 3 5 - 1 -1 9 8 0 , I S O 1 0 3 5 - 2 -1 9 8 0 , I S O 1 0 3 5 - 4 -1 9 8 2章条编号对照
本标准章条编号 国际标准号 对应 的国际标准章 条编号
1 I S O 1 03 5 - 1 - 1 9 8 0
I S O 1 03 5 - 2 - 1 9 8 0
I SO 1 035 - 4- 1 982
1
2
3.1 I SO 1 035 -1 - 1 980
I S O 1 03 5 - 2 - 1 9 8 0 3.1
3.2- 3.2.3
I S O 1 03 5 - 4 - 1 98 2
4.1.1
4. 2 4- 4.2
5. 2 4. 1. 2
5.4 4.1.3
4 3 5 .5
4.4 5 . 6GB / T 7 0 2 -2 0 0 4
附 录 B
( 资料性 附录)
本标准与 I S O 1 0 3 5 - 1 : 1 9 8 0 , I S O 1 0 3 5 - 2 : 1 9 8 0 , I S O 1 0 3 5 - 4 : 1 9 8 2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B . 1 表 B . 1 给出了本标准与 I S O 1 0 3 5 - 1 : 1 9 8 0 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表 B. 1 本标准与 I S O 1 0 3 5 - 1 : 1 9 8 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 因
1 国际标准的圆钢直径范围为8 mm- - 2 2 0 m m
本标准的圆钢直径范围为5 . 5 mm-2 5 0 mm 适应我国生产及使用的需要
3 .1
国际标准的圆钢直径分为两个系列, 即最佳尺寸和一般
尺寸两个直径系列。本标准的圆钢直径系列只有一个
系列
为满足市场的要求
B . 2 表 B . 2给出了本标准与I S O 1 0 3 5 - 2 : 1 9 8 。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 B . 2 本标准与I S O 1 0 3 5 - 2 : 1 9 8 0 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 因
1 国际标准的方钢边长范围为8。 二一1 2 0 r n m。本标准的
方钢边长范围为5 . 5 - 2 0 0 mm 适应我国生产及使用的需要
3.1
国际标准的方钢边长分为两个系列, 即最佳尺寸和一般
尺寸两个边长系列。本标准的方钢边长系列只有一个
系列
为满足市场的要求
国际标准规定了方钢圆角半径。本标准未规定方钢圆
角半径 适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
B . 3 表 B . 3给出了本标准与I S O 1 0 3 5 - 4 : 1 9 8 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 B . 3 本标准与I S O 1 0 3 5 - 4 : 1 9 8 2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 因
1 国际标准适用范围为圆钢、 方钢、 六角钢、 八角钢、 扁钢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圆钢和方钢
对六角钢、 八角钢、 扁钢,
我国另有标准规定
3. 2
国际标准对尺寸允许偏差作了3组规定。本标准对尺
寸允许偏差作了3 组规定, 截面尺寸范围及相应的尺寸
允许偏差的规定与国际标准有些不同
适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
4. 2
国际标准长度允许偏差分为 1 . 0 , 1 - 1 , L 2 , 1 , 3 , 1 , 4级及协
议偏差。本标准对长度允许偏差未分级, 只规定允许偏
差为+5 0 --
适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
5. 2 国际标准规定圆钢不圆度为直径公差的 7 5 肠。本标准
根据圆钢的直径范围, 对圆钢不圆度分别作了规定 适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3707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