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分立器件3DK312型功率
开关晶体管详细规范
1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3DK312型功率开关晶体管(以下简称器件)的详细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器件的研制、生产和采购。
1.3分类
本规范根据器件质量保证等级进行分类。
1.3.1器件的等级按GIB 33《半导体分立器件总规范》1.3条的规定,提供的质量保证等级为普军、特军和超特军三级,分别用字母GP、GT和GCT表示。
2引用文件
GB 4587—84 双极型晶体管测试方法
GB 7581—87 半导体分立器件外形尺寸
GB 11499—89 半导体分立器件文字符号
GJB 33—85 半导体分立器件总规定
GJB l28—86 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
3要求
3.1详细要求
各项要求应按GJB 33和本规范的规定
3.2设计、结构和外形尺寸
器件的设计、结构和外形尺寸应按GJB 33和本规范的规定。
3.2.1引出端材料和涂层
引出端材料应为可伐。引出端表面应为锡层或镍层。
3.2.2器件结构
采用三重扩散台面结构。
3.2.3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应符合GB 7581的B2--01C型及如下的规定(见图1)。
3.3最大额定值和主要电特性
3.3.1最大额定值
型 号
|
Ptat1) TC=25℃ (W) |
VCBO
(V) |
VCEO
(V) |
VEBO
(V) |
IC
(A) |
IB
(A) |
T1
(℃) |
TSTG
(℃) |
3DK312 |
140 |
1100 |
900 |
15 |
5 |
2 |
-55~175 |
-55~175 |
注:1)Tc>25℃,按0.93W/℃的速率线性地降额。
3.3.2主要电特性(TA =25℃)
极 限值
型号 |
hFE1 VCE=5V IC=0.5A |
VCE(sat) Ic=0.5A IB=0.1A
(V) |
VBE(sat) Ic=0.5A IB=0.1A
(V) |
Cob VCB=10V IE=0 f=100kHz (pF) | |
最小值 |
最大值 |
最 大 值 | |||
3DK312 |
15 |
60 |
0.25 |
1.0 |
700 |
极限值
型号 |
ton |
ta |
tf |
Rth(j-c) VCF=10V Ic=2A 25℃≤TC≤75℃ (℃/W) |
IC=1.0A IB1=-IB2=0.2A (S) | ||||
最 大 值 |
最大值 | |||
3DK312 |
0.85 |
6.50 |
2.00 |
1.07 |
3.4电测试要求
电测试应符合GB 4587及本规范的规定。
3.5标志
标志应符合GJB 33和本规范的规定。
4质量保证规定
4.1抽样和检验
抽样和检验应按GJB 33和本规范的规定。
4.2鉴定检验
鉴定检验应按GJB 33的规定。
4.3筛选(仅对GT和GCT级)
器件的筛选应按GJB 33表2和本规范的规定。下列测试应按本规范表1的规定进行,超过本规范表1规定极限值的器件应予剔除。
筛 选 (见GJB 33的表2) |
测 试 或 试 验 |
7、中间电参数测试 |
ICBO1和hFE1 |
8、功率老化 |
T=162士12.5℃ VCE=50V Ptot≥70W |
9、最后测试
|
按本规范表1的A2分组: ⊿ICBO1≤初始值的100%或50A取较大者。 ⊿hFE1≤初始值的士20% |
4.4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应按GJB 33的规定进行。
4.4.1 A组检验
A组检验应按GJB 33和本规范表1的规定进行。
4.4.2B组检验
B组检验应按GJB 33和本规范表2的规定进行。
4.4.3C组检验
C组检验应按GJB 33和本规范表3的规定进行。
4.5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应按本规范相应的表和下列规定。
4.5.1脉冲测试
脉冲测试应按GJB 128的3.3.2.1的规定。
表1 A组检验
检验或试验
|
GB 4587 |
LTPD
|
符号
|
极限值 |
单位
| ||
方法 |
条 件 |
min |
max | ||||
A1分组 外观及机械检验 |
GJB 128 2071 |
|
5
|
|
|
|
|
A2分组 集电板-发射极 击穿电压
集电报-基极 截止电流 正向电流传输比
集电极-发射极 饱和电压
基极-发射极 饱和电压 |
本规范 附录A
2.1
2.8
2.3
2.3
|
发射极-基极开路
IC=5mA R=100Ω
VEB=900V VCE=5V Ic=0.5A 脉冲法(见4.5.1) Ic=0.5A IB=0.1A 脉冲法(见4.5.1) Ic=0.5A IB=0.1A 脉冲法(见4.5.1) |
5
|
V(BR)EBO
ICER1
hFE1
VCE(sat)
VBE(sat)
|
900
—
15
—
|
—
100
60
0.25
1.0 |
V
A
—
V
V |
A3分组 高温工作 集电极-发射极 截止电流 低温工作 正向电流传输比
|
2.8
|
TA=125±5℃ VCB=900V R=100Ω TA=-55℃ VCE=5V IC=0.5A 脉冲法(见4.5.1) |
5
|
ICBO2
hhFEO |
—
7
|
1000
—
|
A
|
检验或试验
|
GB 4587 |
LTPD
|
符号
|
极限值 |
单位 | ||
方法 |
条 件 |
min |
max | ||||
A4分组 输出电容
开通时间
存储时间
下降时间 |
2.11.3
A.4
A.4
A.4 |
VCB=10,IE=0 f=1MHz IC=1.0A IB1=-IB2=0.2A IC=1.0A IB1=-IB2=0.2A IC=1.0A IB1=-IB2=0.2A |
5 |
Cob
ton
ta
tf |
—
—
—
—
|
700
0.85
6.5
2.0
|
pF
s
s
s
|
A5分组 安全工作区 (直流) 试验1
试验2
试验3
最后测试 |
|
TC=25℃ t=1s,单次 VCE=28V Ic=5A VCE=100V IC=1.4A VCE=900V IC=0.02A 见表4步骤1和3 |
10
|
|
|
|
|
表2 B组检验
检验或试验
|
GJB 128 |
LTPD
| |
方 法 |
条 件 | ||
B1分组 可焊性 标志耐久性 |
2026 1022 |
|
15
|
B2分组 热冲击(温度循环) 密封 a.细检漏 b.粗检漏 最后测试 |
1051 1071
|
试验条件H 试验条件F 见表4步骤1和3 |
10
|
B3分组 稳态工作寿命
最后测试 |
1027
|
Ti=162.5土12.5℃ VCE=50V Ptot≥70W 见表4步骤2和4 |
5
|
B4分组 (仅对GCT级) 开帽内部目检 (设计核实) 键合强度 |
2075
2073 |
试验条件A |
每批1个器件, O失效 20(c=O) |
B6分组 高温寿命 (非工作状态) 最后涮试 |
1032
|
TA=175℃ 见表4步骤2和4 |
7
|
表3 C组检验
检验或试验
|
C-JB 128 |
LTPD
|
符号
|
极限值 |
单位
| ||
方法 |
条 件 |
min |
max | ||||
C1分组 外形尺寸 |
2066 |
见图1 |
15
|
|
|
|
|
C2分组 热冲击 (玻璃应力) 引出端强度 密封 a.细检漏 b.粗检漏 综合温度/湿度 周期试验 外观及机械检验 最后测试 |
1056
2036 1071
1021
2071 |
试验条件B
试验条件A
试验条件H 试验条件F
见表4步骤1和3 |
10
|
|
|
|
|
C3分组 冲击 变频振动 恒定加速度 最后测试 |
2016 2056 2006
|
见表4步骤1和3 |
10
|
|
|
|
|
C4分组 (适用时) 盐气(侵蚀) |
1041 |
|
15
|
|
|
|
|
C6分组 稳态工作寿命
最后测试 |
1026
|
TI=162.5士12.5℃ VCE=50V Ptot≥70W 见表4步骤2和4 |
=10
|
|
|
|
|
C8分组 热阻
|
GB 4587 2.10 |
VCE=10V Ic=2A 25℃≤TC≤75℃ |
15
|
Rth(j-c) |
|
1.07 |
℃/W |
表4 A组、B组和C组最后测试
步骤 |
检 验
|
GB 4587 |
符号
|
极限值 |
单位
| ||
方法 |
条 件 |
min |
max | ||||
1
2 3
4 |
集电极-发射极截止电流
集电极-发射极截止电流
正向电流传输比
正向电流传输比
|
2.14
2.14
2.8
2.8 |
VCB=900V R=100Ω VCB=900V R=100Ω VCE=5V IC=0.5A 脉冲法(见4.5.1) VCE=5V IC=0.5A 脉冲法(见4.5.1) |
ICBO1
ICBO1
hFE1
⊿hFE11)
|
—
—
15 |
100
200
60 |
A
A
—
— |
初始值的 ±25% |
注:1)本测试超过A组极限值的器件不应接收。
5交货准备
5.1包装要求
包装要求应按GJB 33的规定。
5.2贮存要求
贮存要求应按GJB 33的规定。
5.3运输要求
运输要求应按GJB 33的规定。
6说明事项
6.1预定用途
符合本规范的器件供新设备设计使用和供现有设备的后勤保障用
6.2订货资料
合同或订单应规定下列内容:
a. 本规范的名称和编号;
b. 等级(见1.3.1);
c. 数量;
d. 需要时,其他要求。
6.3对引出端材料和涂层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合同或订货单中规定(见3.2.1)。
6.4如需要时,典型特性曲线等可在合同或订货单中规定。
6.5直流安全工作区见图2。
附录A
集电极一发射极击穿电压测试方法
(补充件)
A1 目的
本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在规定的条件下,确定晶体管的击穿电压是否大于规定的最低极限。
A2测试电路
注:在测试电流时,电流表的接头之间实际上可看成短路,或对电压表读数作因电流表压降的校正。
图A1 集电极一发射极击穿电压测试电路
A3测试步骤
限流电阻R1应足够大,以避免过渡的电流流过晶体管和电流表。
施加规定的偏置条件,增加电压直到规定的测试电流。如果在规定的测试电流下所加的电压大于V(BR)CEO的最低极限,晶体管为合格。
本测试方法企图表现晶体管的负阻击穿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晶体管的集成电极电流及结温保持在安全值以内。
A4规定条件
a. 环境温度TA;
b. 测试温度IC。
附加说明:
本规范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规范由衡阳市晶体管厂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保桢、张滨、蔡仁明。
计划项日代号:B11036
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