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吧

wap.biaozhun8.com

DL T 5182 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 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 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条文说明 2

 

    及产生危险的条件

C.I  在火灾危险场所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可分为下

列四种。

    1可燃液体:如柴油、原油、润滑油、透平油及变压器油等。

    2可燃粉尘:如焦炭粉、煤粉、合成树脂粉等。

    3固定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质等。

    4可燃性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等。

C.2在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的条件。

    1  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汽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2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C.3在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的条件。

    1  存在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2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电厂常用隔离液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D.1  电厂常用隔离液及其物理、化学性质见表D.lo

表D.1  电厂常用隔离液及其物理、化学性质表

 

  隔离液

  相对

  密度

  黏度

×lO-3Pa.s

蒸汽

 

  沸点

 

凝固

 

闪点

 

    性质与用途

 

    名称

15℃/15℃

 

 

15℃

 

 20℃

20℃

  Pa

  ℃

 

点℃

 

  ℃

 

 

  水

  1.00

 

1.125

 

1.01

 

 2333

 

 l00

 

 O

 

  —

 

  适用于不溶于水的油

 

  质量比50%

甘油水溶液

 

  1.1295

 

 

 7.5

 

 

 5.99

 

 

 

  106

 

 

  -23

 

 

  溶于水,适用于油类

物质及碳氢化合物液体

等介质

 

  乙二醇

 

 

1.117

 

 

 25.66

 

 

 20.9

 

 

 16

 

 

  197.8

 

 

 

  118

 

  有吸水性,能溶子

水、醇及醚,适用于油

类物质及液化气体

  质量比50%

的乙二酵水溶

 

 

1.068

 

 

 4.36

 

 

 3.76

 

 

  1773

 

 

  107

 

 

-35.6

 

不着

 

溶于水、醇及醚,适

用于油类物质及液化气

 

  四氯化碳

 

 

 

1.61

 

 

 

  1.0

 

 

 

76.7

 

 

 

-23

 

 

 

  不溶于水,与醇、醚、

苯、油等可任意混合,

有毒,适用于酸类介质

 

  煤油

 

 

0.820

 

 

  2.2

 

 

 2.0

 

 

 149

 

 

-28.9

 

 

 48.9

 

  不溶于水,适用于腐

 

蚀性无机液体

  25号变压裂

  油

0.896

 

 30

 

 

—25

 

 

  不溶于水、酸、碱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lkV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缆在空气中敷设时允许

    持续载流量(建议性基础值)

E.1 IkV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缆在空气中敷设时允许持续载流量。

表EA  lkY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缆在空气中敷设时

    允许持续载流量(建议性基础值)

 

    线芯截面

    允许持续载流量

    A

  mm2

 

 

    单芯

 

    二芯

    三芯

 

    1.0

    18

    15

    12

    1.5

    23

    19

    16

    2.5

    32

    26

    22

    4.0

    41

    35

    29

    6.0

    54

    44

    38

    10

    72

    60

    52

    16

    97

    79

    69

    25

    132

    107

    93

    35

    162

    124

    113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间断运行阀门用电动机(380V.AC)动力

    电缆线芯截面的选择

F.1  间断运行阀门用电动机( 380V.AC)动力电缆线芯截面选择。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不同材质的补偿电缆的往复电阻

G.1  不同材质的补偿电缆的往复电阻见表G.1 0

    表G.1  补偿电境往复电阻

3  总    则

3.0.1  系必须遵照当前的技术方针政策。

3.0.2积极采用标准设计、典型设计、通用设计和参考设计,

可以提高设计水平,节省劳力和时间。

DL / T 5182  2004

4取源部件、检出元件和就地设备安装

    4.1  取源部件

4.1.1  系对取源部件的定义,例如,取样短管、温度计插座、

流量法兰等。

4.1.2系对取源部件设置的要求。

4.1.3取源部件不应设置在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地方。

4.1.4防止在施工现场开孔焊接破坏防腐层、衬胶层。

4.1.5  四大管系属高参数管道,其取源部件的开孔(不包括试

验孔)应在管系制作中预留好,否则,在现场开孔由于专用机具

的缺乏和热处理不合适可能导致对管道强度的影响。虽然这样做

会增大设计工作量,但还是有必要的。

4.1.7  为了明确表示:无论管道内压力的大小,压力取源部件都应在测温元件的上游,以防止测温元件后的涡流对测压的影响。

4.1.8系为了测量参数的静压准确。

4.1.9调节阀前2D至调节阀后5D管段范围内易引起介质流速不稳定,导致测压不准。

4.1.10对于气体,应使气体内的少量凝结液能顺利地流回工艺管道,而不至流入测量管路及仪表造成测量误差。故测点应在管道上半部。

    对于液体,应使液体内逸出的少量气体能顺利地流回到工艺管道,同时还应防止工艺管道底部的固体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以免造成测量不稳定,故测点应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以下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对于蒸汽,为防止工艺管道底部的固体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及

仪表,故测点应在管道的上半部及水平中心线以下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4.1.11  具有防堵或吹扫结构的取源部件,均有定型产品可供选用。前者系指采用扩容变速使粉尘分离的方法;后者系指采用一股净化气流连续稳定地通过取源部件,使取源部件和测量管路不致被粉尘堵塞。

4.1.14磨煤机是一个巨大的旋转机械,其内的煤块、钢球相互撞击旋转下落,随热空气干燥交错运动,在很大范围内气流都不稳定,取在靠近粗粉分离器的气粉管道上就是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

4.1.15  当温度取源部件不可避免需装设在受振动或冲击的地方时,应采取减振措施及在感温元件迎向气流处加护板。

4.1.17明确指出需测粉仓上、中、下三个不同断面的煤粉温度,而每个断面测几点,需根据粉仓的大小确定,一般每个断面可设三点,这样,基本上可测量出粉仓不同几何位置的煤粉温度。

4.1.18磨煤机入口热风温度取源部件,宜尽量靠近磨煤机,且应避开落煤管以防止煤块撞击或打坏感温元件。

4.1.19测温元件的插座高度,可以是50mm也可以是70mm,

它主要是根据工艺管道的外径及已选定的测温元件的插入深度来确定,目的是使这二者尺寸配合得更合适。另外,现有的一次元件安装部件图上,也定了这两种规格。

4.1.20无论是水平或垂直蒸汽管道,节流件正、负压侧冷凝器未装设冷凝容器的则在脉冲管内)的液面标高都应相等,使正、负压侧的水柱误差抵消。

  4.1.21  为了使物位测量准确,应使取源部件设置在介质工况稳定和不受冲击的地方。

  4.1.22采用差压法测量密闭容器内有蒸汽的液位,当汽侧设置平衡容器时,平衡容器的上部汽侧不应保温,以便迅速冷凝补充由于压力工况变化引起的液位波动。

4.1.23汽水分析仪表的取样管路,一般从化学分析取样装置冷却器后接管,可不单独设置分析取样冷却器。

4.1.24氧化锆分析器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本上取代了过去的热导式CO2分析器和磁性氧分析器,相对比较,它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测量准确,性能稳定等优点。其安装方式宜采用直插式。

4.1.25氢分析器取样系统,应保证氢气不外泄,使测量分析后的氢气仍回到本循环系统中。

4.1.26炉膛灭火保护和监视的火焰取源部件,应该有其正确的安装位置,以保证其监测准确可靠。要求锅炉厂在炉本体设计时,就应预留安装检测孔,并配套专用的火检冷却风吹扫系统,有的工程是由FSSS(或BMS)厂家提供火检和冷却风吹扫系统。

4.2检出元件安装

4.2.1  测量金属温度的表面热电偶,其测量端感温块表面的曲度应尽量与被测金属表面的曲度一致,即在设计中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感温块表面的曲率半径R值,并列入表面式热电偶型式规范中作为订货依据,以保证感温块与被测金属表面接触良好。

4.2.2  目前,尚无直接检测高温炉膛内过热器或再热器管壁温度的方法,热电偶装在炉内易烧坏,且无法检修;实际上将测量管壁温度的表面热电偶装在顶棚管上面l00mm左右,根据运行经验作为判别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的参考。

4.2.3  无论什么场合,测温元件的接线端都应引至便于运行人员检修维护的地方。譬如:

    1  300MW机组锅炉炉顶大包罩内的测温元件均应用耐高温的铠装偶丝延伸至大包罩外的接线柱接线,这里的接线柱可以是直接与补偿电缆连接,也可以是经冷端补偿后与铜芯控制电缆连接,随具体工程确定。

    2 300MW机组,#7、#8低压加热器置于凝汽器内,其

抽汽的测温元件,应用铠装偶丝延伸至凝汽器外的接线柱连接,不得采用普通热电偶误将接线柱放在凝汽器内。

4.2 . 6流量测量节流件应设置在便于维护检修的地方,否则应考虑设置维修平台,并向热机专业提资,将维修平台标注在管道设计布置图中。

4 . 2.7节流件上、下游最短直管段长度:.

    1  在条文中列出了标准孔板、标准喷嘴、标准文丘里喷嘴及经典文丘里管应符合GB/T2624的规定。按照GB/T 2624的定义,文丘里管分两种:如收缩部分是一个标准化的ISA1932喷嘴,则称为标准文丘里喷嘴;如收敛部分是圆锥形,则称为经典文丘里管。

    2锅炉燃烧自动调节系统中的风量信号,无论机组容量大小,大多选用机翼式或复式文丘里风量测量装置,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规定中列入了这两种测风装置。

4.2.8~4.2.13系参照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写。

4.2.14因不同的产品对直管段要求差异较大,故本规定未提出具体数据而是提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4.2.15条文中指的旁路切换阀包括流量计前后的切断阀及旁路阀。

    4.3就地设备安装

4.3.1  为了设备及维护人员的安全,就地设备不应设置在有可能喷射高温气流或高压蒸汽的地方。

4,3,2对就地设备的装设位置提出了规定和要求以及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应采取的措施。

4.3.3  当电传仪表不可避免需设置在电场源或磁场源附近时,对于电场源可采用接地的导体层屏蔽隔离干扰;对于磁场源可采用磁性材料层屏蔽隔离干扰;对于电磁场源可采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层屏蔽隔离干扰。实际情况,干扰源并非是单一的,需对其主要干扰源采取相应的屏蔽隔离措施。

4.3.4当机械仪表不可避免需设置在振动源附近时,应采取减

振措施。如转动机械、泵类出口的压力表,宜选用耐振压力表,

否则其测量管路上应设环形管或u形管或缓冲器,当仪表需固

定在安装板上时,应加减振垫。

4.3.5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或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

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按GB3836.1的规定,各种防爆类型标志如下:

    隔爆型    d

    增安型    e

    本质安全型    ia, ib

    正压型    p

    充油型    O

    充砂型    q

    无火花型    n

    “特殊型    s

    电气设备分为两类:

    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II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举例如下:

    U类:隔离型B级T3组防爆标志为dⅡBT3,II类本质安

全型ia等级A级T5组防爆标志为ia II AT 5 。

    采用一种以上的复合型式时,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如Ⅱ类主体增安型并具有正压型部件T4组:ep II T4;主体防爆型式一般是指电气设备夕卜壳的防爆类型。

    对只允许使用于一种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其标志可用该气体或蒸汽的化学分子式或名称表示,这时可不必注明级别与温度组别。例如,II类用于氨气环境的隔爆型:dⅡ  (NH3)或dII氨。

    对于II类电气设备的标志,可以标温度组别,也可以标最高表面温度,或两者都标出。例如最高表面温度为125℃的工厂用增安型:eⅡT5或eII (125℃)或eII (125℃)T5。

4.3.6  防止真空测量管路内的蒸汽冷凝液聚积而产生测量误差。

4.3.7  前者,是为了使测量管路中的气体能自然地返回到工艺系统中;后者,是为了使测量管路中的冷凝液体能自然地返回到工艺系统中。否则,在测液管路的最高点宜设放气阀,在测气管

路的最低点宜设排水阀。

4.3.8  对变送器和开关量仪表的装设位置提出了规定和要求。在易污染、灰尘大、有腐蚀性的场所及露天场所安装的变送器和开关量仪表,应采取防护措施,实际上是安装在保护箱或保温箱中;在主要人行通道视线范围内或影响厂房布置整齐美观的地方,其就地变送器也宜安装在保护箱中。这样,也可防止安装过程中的损伤和灰尘。

4.3.9  安装在保护箱或保温箱中的变送器或开关量仪表,其测量管路的排污阀应装在箱体外,以防止排污冲管时对箱内电气线路的影响。为了不使排污水漫流遍地,应设排污槽或排污总管将排污水引至集中排放的地方。

4.3.10对执行机构的装设位置提出规定和要求。

4.3.11  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部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运动体系,当调节机构的固定基础随主设备产生热胀冷缩的位移时,执行机构的固定基础也应随主设备产生与之相同的热胀冷缩的位移,如锅炉二次风门的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即属此类。

4.3.12角行程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转臂应在同一平面动作,否则,将产生扭拉力或扭压力,解决的办法是装设中间连杆环节。

当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转臂基本上在同一平面动作时,也宜采用球型绞链消除可能产生的平面不一致的误差。

4.3.13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杆长度应满足现场安装调试的要求,在丝扣连接处采用压紧螺母。在转动部位采用球型绞链,可以防止空行程产生并保证动作灵活不卡涩。连杆太长,难于保证运动部件的刚度,根据经验限制连杆长度不宜大于5m。

4.3.14角行程气动执行机构的输出臂的调节范围是900转角,而气缸活塞行程是直线,因此在调节过程中,气缸随弧度的变化产生轻度的摇摆,与气缸连接的气信号管路也随之产生位移,在安装时,应保证在正常调节范围内必须产生的气缸摇摆裕度和连接气管的伸缩裕度。

4.3.15  阀门定位器的输出信号压力应与调节阀的信号压力一致。一般情况均为20kPa~100 kPa,此时,定位器的气源压力应为140kPa,当安装在高参数管道上的调节阀的信号压力根据厂家计算定为40kPa~200kPa时,其阀门定位器的输出信号压力也应为40kPa~200kPa,这时定位器的气源压力约为280kPa。在选择阀门定位器气源管路上的定值减压阀时应注意。

4.3.16系参照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写,这些条款总的意思是防止信号波束受到干扰而影响测量精度。

4.3.17系参照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写,这些条款总的意思是防止信号波束受到干扰而影响测量精度口

4.3.18对就地盘、箱、柜的装设位置提出了规定和要求。

4.4就地设备防护

4.4.1见本规定条文说明4.3.5.

4.4.2危险场所,亦称危险环境,一般分三种: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及火灾危险场所。其中,任何一种场所在某一特定情况,满足一定特定条件,将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使之燃烧或爆炸,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

根据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的规定,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0区、1区、2区。在生产过程中,0区是最危险的也是极个别的场所,大多数危险场所均属于2区

    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10区、11区。这种分区的方法与爆炸性气体场所的分区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前者从第O位数开始,后者从第10位数开始,以示对应和区别。

    按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分为21区、22区、23区。在划分一个区域是否有火灾危险时,要仔细考虑可燃物质在区域内的量和配置,决定是否有引起火灾的可能,而不应单凭有可燃物质,就认为属于火灾危险场所。也就是说,有可燃物质,是必要条件,其量和配置达到一定程度是充分条件,两者具备有可能引起火灾,方属于火灾危险场所。本规定将电厂中有爆炸与火灾危险的场所参照《热工自动化设计手册》,水力电力出版社(1981年),列于附录B中。

 4.4.3、4.4.4  我国防爆电气设备制造检验用的国家标准

GB3836.1,采用IEC的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及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分级并按引燃温度分组。

4,4.5  引用国家标准GB50058,对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进行分类,也列出了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4.4.6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必须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应采取的措施,诸如:工艺设计中应考虑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工艺设备采取露天或敞开式布置;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在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当其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能及时报警或切断相关的电源。

4.4.7对危险场所的控制室布置提出规定和要求,以消除和防止在控制室内产生爆炸危险的必要条件,保证控制室内的设备和运行人员的安全不受到威胁。

4.4.15见本规定条文说明4.3.5 0

    DL,T 5182—2004

4.4.9保护箱主要对就地仪表设备起到防污染、防灰尘、防腐蚀的作用。保护箱安装后,其引入的管路和电缆孔洞处均应严密封堵。

4.4.10保温箱及其加热保温措施主要对就地仪表设备起到防冻的作用。

4.4.11  露天装设的仪表控制设备,可采用保护箱或保温箱以满足防护和防冻的要求,同时也满足防雨的要求;当不采用保护箱或保温箱时,应酌情采取遮挡雨水的措施或修砌砖房防雨口4.4.12对保温箱伴热保温提出规定和要求口在选择保温箱时,可向厂家提出至少满足这些要求。保温箱内的温度开关和电加热器的装设位置,应使电加热器的热辐射线不得直接对温度开关产生加热作用,以保证温度开关检测的温度确实是箱内空气的温度。温度开关的动作温度值应是可调的。

4.4.13见本规定条文说明5.5.9 0

5  管    路

5.1  一般规定

5.1.1  系对管路的分类定义,定义的内容与国家标准GBJ93—

1986《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一致。

5.1.2测量管路允许的最大长度与介质的参数、液体的性质及

管路的内径等因素有关。当管路内径为10mm时,其允许的最大长度如表5.1.2所列(引自《热工自动化设计手册》)。

    在工程中,测量管路的实际长度,绝大部分能符合本规定要求;当采用位移量极微的仪表或变送器时,其允许的最大长度还可增加。

5.1.3管路敷设应避免交叉和拐弯。水平敷设段的坡度方向,

应尽可能使水管路中.的气体或气管路中的液体返回到工艺管道或设备中,否则,在水管路的最高点宜设排气阀,在气管路的最低点宜设排水阀,以保证测量的稳定性的准确性。

5.1.4  防止油滴在热管道上造成火灾。当油管路与工艺热管道免不了需交叉时,也不能将油管路的焊口或阀门接口安排在交叉处的正上方,以免天长日久油管路锈蚀泄漏。

5.1.5  单元控制室或机炉集控室,是机组的中枢,运行人员集中监控主、辅机系统的地方,  一般不允许任何管道穿通控制室,特别不允许水蒸气、油、氢等介质的管路,以防其泄漏带来后患。

    控制室应具有并保持美观、安静、平和、高雅的气氛,运行人员在这种环境中,将充分发挥其能力和作用。

5.1.6避免管路锈蚀和损伤。

 5.1.7管路敷设的全程中,管路的各支撑点,可能随工艺设备

和管道热胀冷缩形成位移。若有,则必须对这种位移产生的拉、压应力进行补偿,可在支撑点附近设置膨胀弯。

5.1.8差压测量的正、负压管路,其环境温度应一致,应靠近热表面敷设时,正、负压管路距熟表面的距离应相等,且不得使管路内的水汽化,否则,应用绝热层与高温热表面隔开。

5.1.9镀锌钢管的连接,不得采用焊接,否则就会破坏镀锌层引起锈蚀蔓延。

    5.2管路选择

5.2.1  对管路直径及壁厚选择进行核算并给予修正,成表5.2.1。计算公式来源:DL/T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计算结果,后者的壁厚大于前者,按照同样的考虑方法和适当的裕度,选择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原规定的注(1):“……φ16×3亦可用φ16X 2.5”,但其中有少数项若用φ16×2.5代替,则裕度偏小。所以本规定列出了可用φ16×2.5的项,而在表5.2.1注1中说明:“管路规定φ16×2.5可统一为φ16×3”,这样,在强度方面不会减弱。

    当一次门为焊接式阀门时,为了支承稳定,承受在操作一次门时产生的附加扭压力,取压短管的管径和壁厚应采用φ25×7或φ22×6,

    原取压短管妒25×7,本次规定修编增加列入φ22x 6的管子,从强度方面考虑是可以满足的6目前,随高参数节流件配供的取压短管大部分是φ22×6,为了与其接管一致,所以,增加φ22×6的规定,保留φ25×7是适应习惯作法,在具体工程中可酌情选择。

    国家标准和热机专业规定中,尚未列入超临界参数的机组系统,所以本规定也暂不列入超临界参数选择管路直径和壁厚的系列。

    经过计算,在超临界参数机组工程设计中,可根据表1参考进行管路直径和壁厚的选择:

表1  趄临界参数机组管路选择参考表

 

 

    一次门前

  一次门后

 

被测

介质

名称

适用被测介质参数

    范围

 

 

    材质

 

 

取压

短管

 

管路

 

 

材质

 

 

  管路

 

  备注

 

 

 

P=(17.0~25.4)MPa

 t=(500-~66)℃

  12CrlMoV

或与主管道

同材质

φ25×7

4.22×6

 

φ16×3.5

4.t8×4

 

钢20

 

 

φl6×3

 

 

主蒸汽

 

 

 

汽、

 

 

P=(28.0~45.0)MPa

t=(240~286)℃

  12CrlMoV

或与主管道

同材质

φ25×7

φ22×6

 

φI6×3.5

φ18×4

 

钢20

 

 

φl6×3.5

 

 

给水

 

 

  水

 

 

 

 

 

 

 

尸耳20.0~2?.3)MPa

 

t=(364,--435)'C

 

 

 

  平衡容器前,电接点水位计前,

钢20,φ28×6

 

 

 

  平衡容器后,

电接点水位计疏

水.钢20,φ16

 

×3

 

 

分离器

水位

 

 

 

5.2.2主要是指控制用气源系统中的信号管路,其传送信号的压力一般为20kPa~100kPa。

5.2.3主要是指控制用气源系统中的动力管路,动力用气源压力一般为0.3MPa~O.5MPa,即动力用气源减压阀后的压力。动力管路的规格,一般可选φ8×1 。

5.2.4当测量管路系统中有吹洗管路或放空排污管路时,其管路的材质和规格可选择一致。

 5.2.5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控制用气源母管及支管的材质应采用不锈钢管。很早以前,有用无缝钢管的,也有用镀锌钢管的,经过一定时间后引起锈蚀,带来隐患口气源母管系统,长期运行必然有凝水聚积,通过低处设置的排液装置排除,支管从水平母管的上半部引出,可使气源中尽量不带水分进入仪表控制设备。

    在控制盘上装设直接测量的微压表,盘内的测量管路采用紫铜管引接方便美观口盘外的测量管路一般为φ14×2与盘内紫铜管之间需采用转接活接头。

5.3管路附件的配置

5.3.1  系原规定第12.3.1条的补充,同一参数用于不同的对象,应有各自的测量管路、阀门及附件;当需要排污冲管时,宜有各自独立的取样孔,以免相互影响。

5.3.2冗余配置的变送器,是为了相互备用,也应保证各自独立的测量管路、阀门及附件。

5.3.3参见原规定第12.3.2条,第12.3.3条。装设在保护箱或保温箱中的仪表或变送器在箱体外需配置排污门,以便冲管排污,而不能把排污门装在箱内,以免排污水、汽影响电气线路。

    凝汽器真空测量严禁配置排污门,是防止正常运行中误操排污门破坏真空,引起停机事故。

5.3.4系原规定第12.3.4条。

5.3.5燃油及燃气的流量,差压测量管路,应配置一次门,二次门和平衡门,不必配置排污门。

5.3.6系对原规定第12.3.5条的修改。只限定在微压范围,控制用气源系统测量不包括在内。凡不配置阀门的测量管路,宜配置闭锁活接头,可间接起到阀门的作用。可参见《熟控就地设备安装部件典型设计》图号:D--RK84--0102--69, D--RK84--0102--71。

5.3.7  高黏度介质,如重油,在常温要凝固,腐蚀性介质,如酸、碱溶液,对管路和仪表有腐蚀作用,配置隔离容器后,管路和仪表接触的是中和性液体,从而保证测量精度和安全。可参见  《热控就地设备安装部件典型设计》图号:D一RK84一0102—  38~D—RK84-- 0102—42。

  5.3.8氢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就会发生爆炸。配置一次门和二次门并应要求有高度的关断严密性,以保证在正常运行中  或维修分析器时不漏泄。

  5.3.9汽、水成分分析取样系统,应配置阀门及冷却器附件,  但一般情况,是与化学专业合用取样装置,这时,只需配置二次门、排出门和取样管路。

  5.3.10系原规定第12.3.9条的补充。在就地盘、箱、柜内,空间位置受到限制的场合,安装仪表、变送器时,应根据不同的介质参数,采用相应的具有足够强度的不锈钢毛细管件、小管径的无缝钢管或紫铜管,以便于安装。特别是不锈钢毛细管件具有相当的可塑性,既能起到阻尼稳压作用,又可以吸收或减少在紧接

头时产生的附加扭应力。

5.3.11  电磁阀箱内的配管,一般由电磁阀箱制造厂完成。

5.4阀  门选择

5.4.1  系原规定第12.3.7条的补充。除条文中列示的几种系统,

应采用不锈钢阀门外,对环境较差的化补水车间的仪表阀门也可

采用不锈钢阀门。但对于强腐蚀酸性介质的测量管路及阀门不能

用不锈钢材质,而应用相应防强酸腐蚀材质的阀门或工艺管道材

质相同的阀门。在工程中,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宜使阀门型式规

格的种类减少,以减少备品的种类和数量。

5.4.2  阀门的通径和连接方式,根据被测介质的参数及阀门的

位置选择确定。

    一次门和排污门:前者与被测介质相近要求关断严紧,后者

面临大气,排污冲管易受磨损。故其公称通径宜采用DN10但

对于测量低温、低压介质只装设一次门的就地仪表,其一次门的

公称通径也可采用DN6口当介质温度大于100℃时,均采用焊接

式截止阀,主要是为了安全可靠,防止因螺纹连接时,由于排污

冲管或介质温变引起螺纹连接处热胀冷缩不匀,长期使用易漏

泄。参见《热控就地设备安装部件典型设计》图号:D—RK84

--0102--04.05.07。

    二次门和平衡门:因始终处于常温状态,当被测介质公称压

  力小于32MPa时,均采用公称直径为DN6的外螺纹针形阀。

    当箱体的液位测量采用电接点液位计、外浮球(筒)式或法

  兰式变送器,或为适应与工艺设备接口的要求时,阀门及管路的

  通径选择可适当增大1~4级,以减少液位变化产生的测量迟延。

  如汽包的液位测量,加热器的液位测量,其一次门及其连接管路,

一般通径为DN20或DN32。

5.5管路防护

5.5.2采用自限式电热带的伴热方式,可以防止管路内介质汽

化。但也要防止冲管排污时使电热带损坏。在选择电热带时,必

须保证:电热带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应大于管路排污冲管时管路的

表面温度,否则,电热带不可紧贴管路表面敷设,而只能采取间

隙敷设。

5.5.3  电伴热方式(限温加热方式和恒功率加热方式)具有的

特点:电热源稳定,温度可控或自限、加热均匀、使用灵活。它

已被广泛采用。

5.5.4  对电伴热方式(限温加热方式和恒功率加热方式)提出

了规定和要求,耐高温的限温电热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设计、

施工、使用均简便灵活。

5.5.5、5..5.6对蒸汽伴热方式及其使用的保温材料提出了规定

和要求。

5.5.7、5.5.8高黏度介质(如重油)在常温易凝固,导致传压

不及时,降低测量精度,装设隔离容器后,管路和仪表接触的是

有一定物理、化学性质要求的隔离液,可以达到满意的测量精度。

测差压的成对隔离容器内的隔离液自由界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

上,以免形成液柱误差。

5.5.9对需防腐的管路、桥架、基座及其安装部件和附件,均

应涂防锈漆和面漆。

6  电  缆

6.1  电缆类型选择

6.1.1  本专业用电缆线芯截面均属小截面,控制和测量回路用电缆线芯截面均在lmm2一左右,动力回路用电缆线芯截面,绝大部分不超过4mm2,为了保证线芯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中的塑性。线芯与端子铜片连接牢固,线芯均应采用铜质。铜质与铝质比较:铜质的机械强度优于铝质;同样的弯折条件,铝芯易折断损裂;相同截面铜芯比铝芯允许持续载流量大29%,铝芯与端子铜片连接,其接触电阻偏大;由于铝质的蠕动塑性,其连接的

可靠性较差。

6.1.2  同一测量、控制回路采用的补偿电缆应与其连接的热电偶的分度号一致。即具有相同的热电特性,以保证测量精度。

6.1.3  选用电缆的绝缘层、护套层,应考虑电缆使用场合是否有耐温性、低毒性、难燃性、耐火性等要求。

    聚氯乙烯在环境温度一20℃以下易脆化开裂。普通聚氯乙烯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70℃,对连续负荷的电力电缆,曾测得其线芯70℃时,其与电缆外皮的温差梯度为10℃~l5℃,故以环境温度为60℃作为普通聚氯乙烯炉套层的高温限。对于间断负荷的电力电缆,其环境温度可允许达70℃。耐热聚氯乙烯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105℃。某些直接与热简体连接的电缆线芯,如与汽包电接点水位筒的连接,可能超过105℃,则需采用氟塑料绝缘的电缆或矿物绝缘材质的电缆。

    普通聚氯乙烯在燃烧时要释放出有毒的氯化氢气体,因此需用添加剂处理后,才能具有低烟低卤的特性。交联聚乙烯具有低烟无卤的特性。

    有难燃性要求时,需在聚氯乙烯中加阻燃剂,使其氧指数大于30。

    从发展的方向看,交联聚乙烯将取代聚氯乙烯。

6.1.4  非桥架敷设的电缆采用内钢带铠装层可以增加机械强度,免受外力损伤和鼠害。

6.1.5盘、台柜内部的连接线,要求在端子及电气设备接线柱处压接牢靠、走线整齐、敷设美观,可用BV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需经插件连接的线路,要求柔软灵活,便于焊接,用RV型聚氯乙烯绝缘软线较为适宜。

6.1.6热电偶的允差等级有三级(1、2、3),补偿电缆的允差

有两级(精密级和普通级)。选用补偿电缆时,应采用与热电偶的分度号相同,与热电偶的允差相当的补偿电缆,一般容易忽视后者。

 6.1.7根据制造厂的要求和6.1.11规定选择。

6.1.8当盘间连接要求有抗干扰线路的中间转接环节时,除采用与其相应屏蔽类型的屏蔽电缆外,端子两端的屏蔽层电缆的屏蔽层应通过端子相连接,不得中断。

6.1.9  从控制室引至就地接线盒或热控设备的电缆,一般均敷设在电缆桥架中,不必采用铠装电缆。根据安装使用经验,相应塑料电缆的耐磨性和机械强度是能满足施工要求的。

6.1.10从就地接线盒至热控设备的连接线路,可采用相应类型的塑料电缆。施工中有一批剩余的短长度的塑料电缆,将其用在接线盒至热控设备之间的连接是适宜的,一方面,可以减少品种规格和节省投资,另一方面,便于施工敷设整齐。

6.1.11  计算机信号的分类及其电缆的选择,见表6.1.11.该表是对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有关条文的具体化及补充。

    同一安装单位的开关量输入(DI)和输出(DO)信号电缆

的选择:从信号本身来说是可以合并的,但若DI和DO模件布置在不同机柜,则DI和DO信号的电缆不宜合并。

    电缆选择:表中列入两种类型者,前者为宜用,后者为必要时用或对抗干扰要求高时用口

    从屏蔽层的屏蔽效果来看,P2和P3比P1和P的屏蔽效果好,特别是对于屏蔽磁场干扰信号。

    目前,国内生产的计算机信号电缆,随其对绞对数的不同,可以有1~4种不同的绞合节距,任何一线对的绞合节距不大于100mm,并满足信号电缆中,同层相邻线对的绞合节距不相同,以防止电磁干扰。

    6.2  电缆截面选择

6.2.2测量及控制回路用电缆的线芯截面的下限,从1.0mm2修改为0.75mm2,即其线径从1.13mm修改为0.97mm。在工程实践中已有采用,且能保证与端子及电气设备接线柱处压接牢靠,在一些密集接线的机柜中占据更小的空间。热控电缆绝大部分是敷设在电缆桥架中,受外力损伤的机会极微,只要在拉放电缆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施工方法,其机械强度是没有问题的。在不少的工程中,计算机信号电缆的线芯截面已采用0.75mm2。

6.2.3动力回路用电缆的线芯截面,主要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功率所对应的额定电流进行选择,其下限定为1.0mm2,以示与测量、控制回路的区别。

    同容量机组的同一控制对象,在不同的工程中,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阀门电动机,其额定电流也可能不相等,在选择线芯截面时,就有可能相差一个等级。

    附录E列出了铜芯截面的允许持续载流量(建议性基础值)。分析热控专业动力回路的运行特征:一种是间断性负荷,诸如所有的阀门用电动机,只在其开或关的过程中才带负荷,其线芯截面可参见附录F中表E1查得;另一种是连续性负荷,诸如电力电源回路,应取其最大电流的两倍小于所选截面对应附录E中    所列的数值。

6.2.4测量及控制回路用补偿电缆的线芯截面的下限,从1.5mm2修改为1.0 mm2,即其线径从1.37mm修改为1.13mm2。与铜质线芯相比,虽然其机械强度较好,但塑性比铜质差,为防其在多次弯折时断裂,所以其线芯截面选择的下限比铜质大一级。

    补偿电缆线对的往复电阻见附录G。常用补偿电缆的分度号为EX和KX,若长度为200m,在20℃时,截面为l mm2的往复电阻分别为250Ω和220Ω,均在计算机TC模件的允许外部电阻

范围内。对于测量仪表需注意,其最大允许外部电阻不能满足时,可采用就地冷端补偿的连接方式;必要时,也可选择增大线芯截面的方式,以满足外部电阻的要求。

6.3  电缆合并

6.3.1  在允许和可能的情况下,电缆合并可以节省投资,减少拉放电缆工作量,但要注意,不能给安装接线及运行维护带来麻烦。

6.3.2  防止强电对微弱信号及低电平信号产生干扰。

6.3.4计算机开关量信号DI和DO是否合并,可参见本规定

6.1.11说明。

6.3.5  增加计算机信号电缆部分。总的要求,电缆的外径不宜超过30mm。目前,绝大部分工程,均是人工拉放敷设电缆,电缆太粗,荷重大,不便于现场施工。

6.3.7  控制室下电缆夹层中的盘间联系电缆,其环境条件比现场好,施工中磨损小,电缆长度短,即使更换也较方便,所以,可不考虑备用芯。

7  电缆敷设

7.1  电缆通道及敷设

7.1.1  采用专业厂生产的电缆桥架,不仅施工方便、加快进度,而且电缆在桥架中能得到保护,免受机械损伤,运行维护方便,确保厂房整齐美观。

7.1.2  电缆通道路径的选择,应密切与工艺专业配合,争取工艺专业把电缆通道作为辅助设备和管道一起统筹布置,尽量减少碰头打架和返工现象。

7.1.3应符合GB50217—1994中5.1.7的规定。

7.1.4系对原规定第13.4.8条的修改。电缆桥架层间垂直净距应满足敷设和固定方便,最上一层至构筑物或梁底的垂直净距还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并提出在条件许可时要保证的各种净距数值。

7.1.5  电缆桥架的宽度若大于600mm,不便敷设电缆,特别是对于只有一侧给人有活动的空间的电缆桥架。

7.1.6保持电缆桥架的支撑立柱受力均衡。

7.1.7保持水平敷设的桥架有足够的刚度。

7.1.8光缆、电缆允许的弯曲半径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径。

    2类别。

    3绝缘层和护套层的材质口

    条文中列示的允许的弯曲半径,是从产品样本中统计归纳的。也可由相应的制造标准查明或由供货方提供。光缆在静态时弯曲半径不小于15D,在敷设的动态过程中不小于20D。

 7.1.9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多层水平电缆桥架上的配置,

长期以来,有两种不同的标准,分别提出了相反的排列方式。

    按从上层至下层的排列:①弱电→强电“A”方式;②强电→弱电,“B”方式。

    GB93--1986中第6.5.8条,属“A”方式口其标准来源于美国API.RP550第三版。

    SDJ26----1989《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中第4.1.8条,属“B”方式,但条文中提到在某种条件下也可按“A”方式。其标准来源于原苏联《电气安装规程》。    NDGJ16--1989中第13.4.8条,属“A”方式。

    NDGJ91--1989《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中第8.0.5条,属“B”方式。

    GB50217--1994中5.1.3,提出了“应按电压等级、强弱电顺序分层排列”,而未明确是从上至下还是从下至上,同时说明在某种条件下,宜按“A”,方式。在条文说明中则明确指出:两种排列顺序都应允许,可因地制宜。

    根据上述标准及现场实践经验分析:

    1  通过多次实体模拟燃烧试验显示:上层动力电缆着火后,高温熔融物滴落在下层控制电缆上也会引燃,故从防火意义看,按“A”方式或按“B”方式,并无本质差别。

    2  电厂综合控制楼中,热控的电缆夹层在上(如300Mw

机组约10.10m~12.60m),电气的电缆夹层在下(约3.80m~

6.30m),当主厂房各处的电缆汇聚到控制楼处,出现热控和电气电缆在同一通道的各层时,那么热控电缆排列在上层、电气电缆排列在下层,就可方便地进入各自的夹层,否则,会出现上下交叉、安装不便、错乱不齐。

    3  在电缆夹层中、主厂房运行层下,凡有电缆通道处,为了充分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及占据尽量小的空间,弱信号小电缆在上层即按“A”方式排列是适宜、合理的。

    综上所述,本规定仍按“A”方式排列。

7.1.10在某些区域,计算机信号电缆和一般控制电缆的数量不多,专为分层而增加一层电缆桥架是不必要的,可以在同层桥架中加中间隔板,将计算机信号屯缆与一般控制电缆隔开。7.1.11  防止油管路因漏泄而引起火灾或因腐蚀性介质漏泄而损坏电缆口当不可避免电缆需从油管路或腐蚀性介质管路下方通过时,应采取遮挡隔离措施。

7.1.12~7.1.17防止电缆被磨、割损伤口

    保护管的内径大于电缆外径的裕度,应便于拉放电缆,使电缆不受损伤,基于长期实践经验,应不小于1.5倍。

7.1.18应尽量减少保护管的弯头,使施工易于进行。弯头越多,施工越困难。

7.1.19,---7.1.21  在选择电缆路径时,应尽量使电缆与爆炸性气体隔绝或远离,并采用阻燃电缆。

7.2  电缆桥架

7.2.1~7.2.5概括了电缆桥架应满足的基本使用性要求及需考虑的安全性、耐久性要求。提出了电缆桥架可能选择的材质及钢质桥架进行防腐处理的方法。

    铝合金电缆桥架在日本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工程。国内沿海等强腐蚀环境的电厂也已有应用。铝合金的比重约是钢的比重的1/3,耗量少,但较贵,选择时,应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阻燃电缆桥架具有耐火、隔热、阻燃自熄、耐腐蚀、耐油、

耐水等特点,它己被保定热电厂、西柏坡电厂等应用。

    电缆桥架、托臂及立柱等的强度,应考虑各种可能的受力因素,以保证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电缆桥架系统各受力构件,应同时满足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要求,这是保障正常施工运行的前提。承受能力的确定方式,与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NEMA—VEI—1984标准基本一致。

7.2.6对选择电缆桥架的种类,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为了保护电缆不致受损、积灰或着火,根据工程实况,可酌情采用封闭式桥架、组合式桥架、梯形桥架或采取局部性的加罩、隔离及阻燃等措施。

7.2.7  电缆桥架需留足供热胀冷缩的间隙,防止桥架温升膨胀相碰产生机械应力口

7.3  电缆防火

7.3.1~7.3.4  电缆发生火灾,内部原因有电缆绝缘老化,电气回路短路,电缆过热等;外部原因有可燃气体、煤粉外喷或积结、油泄漏等经高温引燃,电焊、火焊渣物着火等口根据火灾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阻火分隔措施及选择相应类型的电缆。火电厂中,发生火灾几率高的区域:炉体四周,特别是燃烧器附近;炉顶高温管道;制粉系统,特别是防爆门附近;汽轮机本体四周,特别是油系统设备附近。这些区域除采用适当的阻火分隔外,宜采用难燃性电缆(俗称阻燃电缆),其难燃性试验应符合GB12666的要求。

7.3.5~7.3.7用于重要连锁保护回路的电缆(如机组或重要辅

机连锁保护回路、重要控制回路等),在外部火焰燃烧中,需要维持通电一定时闻,以完成连锁保护动作,不致使事故扩大。耐火电缆的耐火特性试验应符合GB 12666.6的要求。

7.3.8  电缆用难燃性、耐火性材料,相对电缆本身来说,生产和使用历史不长,需根据逐步积累的经验正确选择,以保证其合理性,实现安全、适用、耐久等目的。

    考核有效阻止延燃或耐火性的燃烧试验,对有的工程情况,仅按现行标准试验不足以表征,可采取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特征的实体模拟燃烧试验。

8接  地

8.0.1  接地可分为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为了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对电气设备的可能接触到的金属部位采取的接地。当电气设备故障漏电至外壳,若无保护接地,人触及则形成与地通电,危及人身。

    工作接地:为了各种信号不受或少受外界干扰而采取的接地。如计算机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接地、屏蔽电缆屏蔽层芯线的接地。

    计算机系统设置总接地箱、汇聚不同性质的接地,然后采用绝缘电缆与地网单点接地。

8.0.2虽然人可能触及,但却不危及人身安全的那些电气设备的外壳金属部位,可不接地。

8.0.3~8.0.5  电气设备之间,不应串联后再接地。电气设备利用自然接地体或串联的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线时,应保证接地电阻符合有关规定。所有接地线的连接点,均应牢固可靠。

8.0.6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必须稳定、可靠,并满足DCS制造厂家提出的要求。

计算机系统的接地方式,应尽量采用与全厂电力系统公用一个接地网。若设置计算机系统专用的独立接地网,一方面,由于主厂房下的电气地网星罗棋布,不可能找到一个近距离且合适的独立地网位置,只可能在主厂房外相当距离处设置,无疑地增加了设置独立地网的难度和接地电缆的长度,需耗一定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现场测试试验和理论分析,设置独立地网不但不能减小因电气地网电位波动时,对计算机系统的干扰,反而会增加;对此,原能源部组织的有关专家组,在20个电厂通过大量测试、分析、总结并经评议已有定论。

    在具体工程中,若DCS厂家提出要求设置计算机系统专用的独立地网,应分析研究,并与之协调,力求统一认识。

    计算机系统接地电阻的含义,应包括:电气地网的电阻,从电气地网至DCS总接地板的连接电缆的电阻,总接地板至DCS机柜不同性质接地的连接电缆的电阻,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电阻。

8.0.7计算机系统的总接地板,应置于防护的总接地箱中,总接地箱可设置在集控室下的电缆夹层中,处于机柜群的几何适中位置。

8.0.8应尽量减少接地板与各种接地电缆连接的接触电阻,采取永久牢靠的接线方式:线鼻子压接后再焊接口不宜单独铆接或螺栓连接,以防止天长日久,尘埃渗入,螺纹滑动,铆接松动等引起接触龟阻增加。

 8.0.9本规定采用了NDGJ91---1989第7.0.6条。并补充了屏蔽电缆经接线盒或中间端子柜分断时屏蔽层的连接要求。

 8.0.10计算机系统接地线截面选择基于DCS制造厂家技术资料的要求及国内工程的实际情况。

    例如:美国西屋公司WDPF系统在利港电厂提出的要求:

机柜之间或机柜至机柜中心点的连接线截面采用美国线规

4A.W.G(约21mm2),机柜中心点至总接地板的连接线截面采

用美国线规0000A.W.G(约107mm2),总接地板至地网的连接

线截面采用美国线规0000A.W.G(约107mm2,实际采用

240mm2),国内某些工程,如湖北青山电厂、武钢自备电厂、江西丰城电厂采用的接地线截面均相同,机柜中心点至总接地板的连接线截面为25mm2,总接地板至电气地网的连接线截面为120mm2 (南京热电厂为95mm2,鹤岗电厂为50mm2),

    上述工程的计算机系统均要求总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普通工业铜质导体在20℃时,长度为lkm,截面积为lmm2时,直流电阻约为18.4Ω。若只从接地线本身的电阻考虑,其截面是可以缩小的,然而考虑到地网电阻及接触电阻,再加上接地电缆数量很少,接地系统抗干扰的重要性,以及给接触电阻留下充分的裕度,故提出计算机系统接地电缆截面选择的一般规定。

7821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相关标准

  • DL-T-5186-2004-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
  • DL/T51812003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 DL/T51842004水电水利工程通信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 DL/T51862004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
  • DL/T5180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 DL T 5187.2 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 技术规程 2
  • DL T 5187.2 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 技术规程 1
  • DL T 5185 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 测 绘 规 程条文说明
  • DL T 5182 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 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 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条文说明 2
  • DL T 5182 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 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 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条文说明 1
  • 最新标准

  • 英国标准bs1199
  • 声屏障图纸
  • 钢筋进场验收记录表
  • GBT 20801.1-2006 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第1部分:总则
  • GBT 20801.5-2006 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
  • GBT 5458-2012 液氮生物容器
  • HG20613-2009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PN系列) (1)
  • 2SC2351
  •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1
  • 灭火系统规范-GB 50084
  • 热门标准

  • 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 砖砌化粪池国标图集
  • GB/T2828.1-2012
  • GB2760-2011 食品安全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GB/T12706-2008 标准解读
  • HG/T20615-2009钢制管法兰 Class系列
  •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部分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pdf
  • 标准螺纹螺距对照表
  • JGJ 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DL T 5182 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 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 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条文说明 2
  • 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用于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